三季度棉花期貨有兩大事件:一是新花開始收購,二是收儲預案發(fā)布。
計算可知,除了棉花產業(yè)鏈的上游和中游有利潤,下游紡織企業(yè)不僅無利甚至虧損。棉農在國家收儲政策保護下獲取利潤最大,而棉商已得不到動輒每噸幾千元的收益。若沒有19800元/噸的收儲托底,棉花期貨價格將“回歸”正常的17000元/噸位置。
在國內供給不緊的情況下,國內新花收購從9月初開始低調開秤。開秤初期各方觀望情緒較濃,零星收購價格8.5元/公斤。目前由于農發(fā)行、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已經到位,新花收購價格維持在9元/公斤上下。
調研顯示,2011/2012年度全國平均植棉成本1632.3元/畝,按照全國單產300公斤/畝計算,加上人工拾花費2元/公斤,棉農籽棉種植成本接近7.5元/公斤。即棉農利潤1.5元/公斤,棉農收入450元/畝。為對比方便折算成皮棉收益3900元/噸。
而目前棉企收購均價9元/公斤,同樣按照38%衣分、600元/噸加工費、棉籽出廠價2元/公斤計算,棉商皮棉出廠成本19980元/噸。而市場銷售皮棉主流價格20500元/噸,銷售皮棉利潤520元/噸。加上短絨等棉副產品的利潤即棉商皮棉收益不超過800元/噸。
再為紡織企業(yè)算筆賬。目前皮棉采購價格20500元/噸,扣除水分雜質后將近23000元/噸,扣除人工、稅費、水電等成本之后,紗線成本31000元/噸,按照目前紗線市場主流紗線KC32S報價28000元/噸不到,即紡織企業(yè)皮棉虧損至少3000元/噸。
另一方面,按照收儲預案價19800元/噸折算籽棉收購價格后進行收購的棉企基本無利可圖。因此,目前棉花現貨新花價格略高于收儲預案價格為20500元/噸。這也導致自9月8日開始收儲以來,每日以24300噸為計劃的收儲進程受阻,直至10月8日才成交第一批收儲,數量僅為90噸。
上年度高棉價后遺癥尚未消除,供需寬松的本年度更奢談后市樂觀。鑒于后期棉價下跌概率大于上漲,建議棉農不惜售、棉企不囤貨。
相對于PTA現貨及下游聚酯產品價格走勢,PTA期貨價格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從主流商品價格走勢上看,9月中旬后的下跌是對金融危機以來以流動性推動商品牛市的調整,調整目標價位是“回歸”8100元/噸上下。
在經歷了上半年的大幅下跌后,三季度PTA期價走勢也是波瀾起伏,價格波動的背后有來自PTA自身產業(yè)鏈上下游供需因素的影響,與此同時,國內資金面緊張以及歐美債務問題下經濟持續(xù)疲弱的大環(huán)境成為制約PTA行情展開的決定性因素。
9月15日之后PTA期價的快速下跌使人們不禁聯想到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時的情形,當時PTA期貨價格從9600元/噸左右持續(xù)下跌至5600元/噸一線,跌幅超過70%,持續(xù)下跌時間達十周之久。金融危機3年后的今天,市場是否會重蹈2008年的覆轍?
對比今年,宏觀環(huán)境仍不樂觀,全球經濟處于弱勢增長格局,雖面臨經濟增速下滑,但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較小。在這種大背景下,短期PTA期貨市場或仍將維持弱勢,但下跌空間已經不大。如基本面不再出現大的利空,進入11月PTA期貨價格有望企穩(wěn)回升。
棉花期貨––
上有充足供給下有收儲托市
明年3月或將告別“2”時代
三季度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價格變化情況
處于下跌通道依然沒變
沿20000元/噸邊緣有驚無險
從世界經濟來看,歐洲債務危機頻發(fā)以及國內抑制通脹的政策都給大宗商品蒙上了陰影;從基本面來看,本年度棉花供給不緊張的狀況不支持棉花期貨價格好轉;從下游紡織企業(yè)銷售來看,清淡的成交依然利空棉花期貨價格;從收儲政策來看,由后期收儲量才能決定棉花期貨價格的漲跌;從期貨技術分析來看,目前棉花期貨價格依然處于大的下跌通道當中沒有改變。期間反彈力度都較小,資金力量薄弱,棉花價格陷入振蕩行情。
步入三季度,在國際經濟環(huán)境不樂觀的大背景下,加之國內棉花供給充足,國家收儲政策托市,7月份以來棉花期貨價格沒有太大起伏。
7月1日,棉花期貨主力1105合約以22255元/噸的價格走進了風雨飄搖的三季度。一周后,7月8日棉花期貨主力1105合約創(chuàng)下三季度新高23135元/噸后拉開了振蕩行情的序幕。期間兩次上沖22000元/噸后回落,但價格也沒有跌破20000元/噸大關。
9月22日,亞洲國家開始受到歐債危機波及,中國等依賴出口貿易的國家受到重大影響。大宗商品普跌,棉花期貨價格也向振蕩區(qū)間下沿20000元/噸靠攏。9月29日,棉花期貨主力1105合約創(chuàng)下2010年9月以來的新低20050元/噸,仍然沒有突破振蕩區(qū)間20000~22000元/噸。三季度最后一個交易日9月30日,棉花期貨主力1105合約收于20515元/噸。
美棉和鄭棉相互影響漸深
保持90~115美分/磅高位運行
目前來看,外棉對國內期貨市場棉花價格影響越來越弱,美棉和鄭棉相互影響越來越多。同樣,美棉連續(xù)合約仍然處于下跌的趨勢當中沒有改變,短時間內難以改觀。
和國內期貨相比,美棉三季度以來走勢在大方向上基本一致,都處于振蕩行情當中。從7月1日開始,美棉從117.81美分/磅開始一路下跌。7月26日最低跌幅達到20%,美棉連續(xù)合約價格跌至93.2美分/磅,隨后振蕩前行。同樣在9月22日受到歐債危機影響開始沖擊振蕩區(qū)間下沿90美分/磅位置,截至9月30日,美棉價格在100美分/磅一線。
由于本年度美國西南棉區(qū)苗情弱于去年,美國棉花產量少于去年35萬噸左右,導致美棉沒有進入與鄭棉相對應的70美分/磅~90美分/磅的區(qū)間運行。而處于90美分/磅~115美分/磅區(qū)間運行。
全球范圍內包括中國供給不緊
三大產棉區(qū)預計產量超過760萬噸
根據實地對全國三大產棉區(qū)的調研來看,2011/2012年度國內在種植面積大增的基礎上,由于后期天氣狀況良好,單產也好于去年,預計產量將會超過760萬噸,這就為棉花價格后期回歸埋下了伏筆。
根據美國農業(yè)部9月份供需預測數據報告顯示,由于去年棉花價格高企,導致全球范圍內種植面積增加,加上不良天氣較去年減少,全球2011/2012年度棉花總產量將達到2677.2萬噸,首次超過消費量2580.6萬噸,供大于求168.6萬噸。全球范圍內棉花供給不緊張。
本年度中國產量也達到740.3萬噸,與去年650萬噸相比增加了接近15%,加上進口315.7萬噸,整個國內供給將達到1056萬噸,也超過消費量54.5萬噸。剔除收儲量,考慮到期初庫存,總體來看,本年度中國國內棉花不會像去年一樣緊俏,供給略大于需求。
產業(yè)鏈利潤比拼棉農略勝
紡企市場清淡秋季訂單失寵
值得注意的是,自年初開始棉花價格過山車般的下跌已將紡織企業(yè)砸得元氣大傷,紡織企業(yè)到底還能支撐多久,在這里要畫上一個問號。其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紡織企業(yè)的慘淡主要是因為棉花價格過高所致,過度的棉花價格炒作使下游紡織企業(yè)前景迷茫。紡織企業(yè)的慘淡同樣不支撐棉花價格上行。
7月以來,下游紡織市場銷售情況相比二季度明顯清淡許多。32支純棉紗銷售價格最高從30725元/噸一路下跌至9月底27000元/噸,跌幅3725元/噸,遠超棉花價格跌幅。坯布銷售情況不暢,資金回籠緩慢,整個下游一片清淡。替代品粘膠短纖和滌綸短纖價格反而有所上漲。滌綸短纖由7月初的12700元/噸上漲至9月底的13500元/噸,漲幅800元/噸。
歐洲債務危機已經波及到亞洲國家,像中國這樣依賴出口貿易的國家直接受到影響,本該紅紅火火的秋裝訂單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在紡織產品銷售不暢的情況下,紡企控制原料采購價格成為手段之一。
若無19800元/噸收儲托底價
將回歸17000元/噸正常位置
說起棉花產業(yè)鏈,就不得不考慮收儲對整個市場的影響。自收儲預案發(fā)布后,整個市場就已經變成以收儲政策為主要影響因素的政策市。收儲的托市作用還是比較有影響力,結合棉花期貨的行情來看,收儲導致整個市場陷入振蕩之中,漲起來下方有收儲,往下跌收儲又在托市。
在本年度初,從種植面積預測當中就已經可以初步判斷,2011/2012年度棉花產量將增加,而且增加量較大。按照正常供需平衡的年景,棉花價格不可能依然在20000元/噸之上運行。收儲預案發(fā)布后,按照19800元/噸折算,棉農可以將籽棉賣到8.7元/公斤以上的價格。當然19800元/噸就成為收儲期間托市的一個重要的底部位置。若沒有這個托底的價格,棉花期貨價格將回歸到正常的17000元/噸位置。
后期價格下跌概率大于上漲
建議棉農快產快銷紡企隨買隨用
高棉價過后的回調依然沒有完成,由于國家收儲托市目前市場價格尚可,建議棉農不要惜售,隨收隨交落袋為安。棉企也萬萬不可存囤貨的念頭,積極開軋,爭取在收儲完即明年3月底之前將皮棉銷售完畢。在國家收儲政策實施期間完成經營。而對于紡織企業(yè)則建議采取隨買隨用的策略,收儲完后視情況再進行采購,后期棉花價格下跌的概率大于上漲的概率。
從中期來看,棉花期貨價格缺乏上漲動力,收儲價格也具有支撐作用,預計三季度過后棉花期貨價格將繼續(xù)維持20000~22000元/噸振蕩不變。明年3月底收儲結束,若交儲積極,收儲量達到150萬噸以上,那么市場供給將減少,棉花期貨價格才能有起色;若收儲量不大,交儲不積極收儲量不超過150萬噸,則棉花價格將繼續(xù)延續(xù)目前跌勢繼續(xù)向下,目標位置很有可能是2010年9月份起漲時的18000元/噸附近。棉花期貨價格將告別“2”時代。
PTA期貨––
金融危機以來屢遭系統(tǒng)風險
沖高回落企穩(wěn)上漲或在11月
2011年三季度聚酯原料價格變化情況
中秋假期后旺季未至
PTA沖高回落兩周跌幅12%
以9月15日為界,三季度PTA價格走勢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7月初~9月中旬):PTA期價以振蕩上行為主,主導其價格走勢的因素主要是PTA及原料PX供給的緊張,成本因素發(fā)力支撐PTA振蕩上行。這一時期PTA市場炒作因素較多,逸盛裝置意外停車,國內兩套PX裝置––中海油惠州裝置起火和福佳大化PX裝置受臺風影響,這些均支撐了PTA價格的強勢格局。期間,8月初受美債評級下調的影響,期價一度大幅下挫,但很快走出“V”形反轉,市場看多氛圍濃厚,主力TA1201最高上沖至10268元/噸。
第二階段(9月中旬~9月末):PTA市場利多逐步消化,宏觀方面歐債問題不斷升溫并占據上風,TA1201于10200元/噸多次受阻后大幅下挫。9月中旬以來,PTA自身基本面因素逐漸淡化,投資者將目光集中于歐債問題、意大利債務評級下調、希臘救助資金的發(fā)放及EFSF擴容問題,使得市場短期對于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與此同時,受下游需求不足及資金緊張的影響,市場之前預計的秋季旺季在中秋假期后并未如期而至,PTA期價開始高位回落,短短兩周跌幅達12%。主力TA1201最低下探8320元/噸,截至9月30日,期價最終收于8780元/噸,基本回落至6月底的價格水平(8794元/噸)。由于期貨價格快速回落,9月底PTA期、現價差創(chuàng)出上市以來的新高,期貨貼水達948元/噸。
歐債問題是主要困擾
對心理層面的影響不可小覷
三季度末商品市場的大跌背后仍然少不了歐債危機的影子,伴隨著意大利評級的下調,歐債危機已不僅局限于希臘,市場對意大利、西班牙的擔憂開始出現,由于意大利經濟規(guī)模遠大于希臘,一旦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但考慮到意大利的赤字率較低,只須控制住存量債務規(guī)模即可,援助成本較低,因此短期來看意大利情況急劇惡化的可能較小,對市場的影響主要存在于心理層面。但這一影響仍不可小覷,特別是在希臘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的情況下,由此產生的擴散效應對金融市場影響重大。
金融危機以來宏觀重大事件對PTA期貨的影響
上游PX供給持續(xù)緊張
對中國進口增加因素預期升溫
伴隨著PTA產能的快速擴張,PX的供應緊張問題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尤其是在8月份國內中海油惠州84萬噸裝置推遲開車、福佳大化70萬噸PX裝置搬遷停車的情況下,加上三四季度亞洲其他地區(qū)PX裝置檢修較多,市場對PX緊張的擔憂進一步升溫,PX價格在9月初最高沖破1700美元/噸至1715美元/噸左右。當然,原料價格的上漲,既有PX本身供應偏緊的事實存在,其中也包含了對中國進口增加因素的預期與炒作。
由于我國是PX的主要進口國,2012年又有大量的PTA裝置投產,而年底四季度恰恰是明年合同貨的敲定期,市場支撐PX價格的動力仍存。在裝置方面,自9月份起亞洲地區(qū)的PX裝置就進入檢修高峰期,10月份仍有大量裝置檢修,國內三季度PX產量由于裝置問題下降,即使在四季度國內裝置運行正常的情況下,國內PX進口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下游聚酯需求面臨挑戰(zhàn)
訂單若無改觀滌絲價格繼續(xù)下跌
經過二季度的“去庫存”,三季度聚酯工廠的庫存基本維持在較低水平,工廠贏利良好,在原料價格上漲的推動下,聚酯產品價格保持了較好的升勢。與此同時,下游織造行業(yè)情況不佳,庫存高企,利潤微薄,下游對漲價的消化能力有限,中秋節(jié)后市場期盼的秋季旺季需求遲遲不能啟動。目前來看,聚酯產品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需要特別關注10月份下游訂單情況,若需求面沒有較大改觀,滌絲價格恐將繼續(xù)下跌。
成本有支撐外圍有風險
四季度PTA自身承受多空博弈
四季度,從PTA自身的基本面來看,可以說依然是多空并存。PX在調整后,受供需層面的影響,預計價格仍將維持高位,成本支撐作用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都將主導PTA價格的走勢,但這個過程中,很可能伴隨著PTA廠商利潤被壓縮。
從下游來看,終端需求不振使得聚酯工廠對PTA的需求很難出現大的增長,織造企業(yè)面臨“去庫存”,因此,四季度下游方面對PTA的需求將更多地維持一個穩(wěn)定態(tài)勢,不會出現爆發(fā)性的增長,價格的承受能力也較為有限。從外圍來看,歐債問題仍然是最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在歐債危機最終的解決辦法尚未看到前,這一問題將間歇式地擾亂市場情緒。
調整目標回歸8100元/噸
短期維持弱勢11月初有望企穩(wěn)
相對于PTA現貨及下游聚酯產品的價格走勢,PTA期貨價格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從主流商品價格走勢上來看,9月中旬以來的下跌是對金融危機以來以流動性推動的商品牛市的調整,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本來PTA主力期貨價格的調整目標價位或在8100元/噸上下,從時間周期上來看,期價企穩(wěn)上漲或在11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