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周六公布數據顯示,7月我國出口連續(xù)14個月保持正增長,同時進口增速保持相對高增長,但動能邊際有所放緩,貿易順差創(chuàng)近6個月新高。市場人士表示,未來我國或面臨進出口增速放緩但高順差延續(xù)態(tài)勢。
海關數據顯示,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087.4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出口2,826.6億美元,同比增長19.3%;進口2,260.7億美元,同比增長28.1%。貿易順差為565.9億美元。財聯社近日“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市場預計7月出口同比增速18.3%;進口同比增速31.3%;貿易順差504.4億美元。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我國外貿月度進出口已連續(xù)保持了14個月的正增長。今年我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恢復,有力促進了進口快速增長。此外,全球經濟逐漸復蘇提振了國際貿易需求,有利于我國出口增長。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表示,由于大宗商品價格見頂回落態(tài)勢漸顯,我國未來貿易條件將改善,未來或面臨進出口增速放緩但高順差延續(xù)態(tài)勢,造成工業(yè)活躍度穩(wěn)中偏弱態(tài)勢,外貿繼續(xù)對經濟增長有支持作用。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境外產能修復過程還會持續(xù),加之上年基數持續(xù)抬升,預計8月出口增速會進一步降至15%左右;下半年出口增速會出現回落勢頭,進口有望繼續(xù)保持較高增速。
海外持續(xù)復產下,出口增速回落
數據顯示,剔除基數影響,與2019年同期相比,7月出口兩年復合增速為12.9%,低于6月的15.1%及2季度的14.2%。主要商品出口中,資本品和中間品增速改善,紡織紗線、醫(yī)療儀器等防疫物資兩年增速由8.7%、25.3%下降到8.1%、24.7%,消費品多數出口增速回落。
分國別來看,7月我國對歐盟和日本兩年復合增速分別由9.9%、6.2%回落至6.4%、5.1%;對美國增速由9.3%上升至13.0%。新興市場方面,我國對拉美、東盟、非洲出口兩年復合增速分別由23.7%、16.3%、20.3%回落至19.4%、14.3%、11.7%。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7月出口回落,與海外推進復工復產下,供需缺口收斂有關。未來一段時間,外需對經濟的拉動趨逐步走弱,需留意出口和地產兩大動能走弱下,經濟或有加速回落的風險。
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趙藝原對財聯社表示,三季度我國出口將繼續(xù)面臨外需動能邊際減弱的壓力。隨著海外供需缺口進一步修復、美國失業(yè)救助金發(fā)放到期,資本品、中間品外需將超過消費品,成為后續(xù)出口的主導力量。
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對出口依有支撐
數據顯示剔除基數影響,與2019年同期相比,7月進口兩年復合增速為12.8%,低于6月的18.8%。主要進口商品中,鐵礦石、鋼材、紙漿等原材料兩年復合增速分別由6月的51.3%、23.1%、7.2%回落到34.6%、13.9%、3.2%。
紅塔證券宏觀分析師孫永樂認為,7月中國主要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依舊維持高位對出口形成支撐。因為基數等原因,預計后續(xù)大宗商品價格依舊會對進口形成支撐。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財聯社表示,7月進口增速的利空因素包括7月制造業(yè)PMI持續(xù)下行,人民幣匯率小幅貶值。但是大宗商品指數當月同比依舊位于高位,在價格方面繼續(xù)支撐進口增速,且2020年同期基數下行對進口增速同樣形成支撐。
王青認為,預計短期內價格因素將繼續(xù)對進口金額增速產生顯著正向貢獻。8月進口需求仍將邊際減弱,PMI進口指數料將連續(xù)第3個月落于榮枯線以下。預計8月進口金額同比增速將回落至1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