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在行動
歐洲篇之德國 :“跨界”思維解決傳統行業(yè)新問題
德國是繼中國、印度、意大利之后,世界上第四大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國。紡織業(yè)作為其最具創(chuàng)新性的行業(yè)之一,最大的特點是使用最少的勞動力去實現最大的產值。作為亞洲紡織品服裝較大的進口商,德國有約1400家紡織服裝企業(yè),每年營業(yè)額約280億歐元,主要生產絲、棉、化纖、毛及面料、產業(yè)用無紡布、家紡產品和多功能紡織品等。其中,產業(yè)用紡織品占其紡織品總量的比重已超40%,占領了全球產業(yè)用紡織品新技術的制高點。因規(guī)模和地理位置為零售商提供著重要的機遇,德國市場保持著歐盟27國服裝市場的領導者地位。
Germany's textile industry is a large one, though not as large as some of its competitors. Still, it is the second largest industry in Germany, right below its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This being said, Germany still only employs a little over 120,000 people in this industry, which is smaller than countries like Thailand that employ 200,000 of their people.
不僅如此,德國還擁有16家專業(yè)的紡織研究機構,它們與當地的企業(yè)密切合作,在開發(fā)高科技紡織品和新型可持續(xù)的生產工藝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使得德國紡織工業(yè)得以避開傳統紡織的競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這可以從德國在環(huán)境和醫(yī)療紡織品領域的成就中窺見一斑。其強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德國的品牌和設計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力,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01
去年進出口面臨嚴重下滑
2021年,歐盟紡織行業(yè)在進出口方面受疫情影響很大,其中,德國紡織品及服裝產品的進出口都面臨著嚴重的下滑。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的估計,與2020年相比,2021年德國零售貿易的實際成交額增長了0.6%至1.2%,名義成交額增長2.8%至3.4%,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成交額紀錄,年度平均變動率在實際基礎上為0.9%,在名義基礎上為3.1%。然而,以商店為基礎的零售貿易,如紡織品、服裝、鞋類和皮革產品的零售貿易營業(yè)額卻在下降。
02
中美成為德國的重要貿易伙伴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初步統計,2021年德國和中國之間的進出口貨物貿易額達到2454億歐元。中國在2021年已連續(xù)第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緊隨其后的是荷蘭,貿易額為2063億歐元;排在第三位的是美國,貿易額為1940億歐元。與2020年的數據相比,出口增長14%,進口增長17.1%。
Germany has solid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for garments, and is second to the U.S. as the largest importer of clothing. Germany actually imports mostly from Bangladesh, China, and Turkey.
2021年,德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達1417億歐元(同比增加20.8%),其中,進口服裝及衣著附件產品超過55億歐元;荷蘭在德國的進口國家中排名第二,達到1056億歐元(增加21.4%);美國排名第三,達到721億歐元(增加6.5%)。VP銀行首席經濟學家Thomas Gitzel表示,鑒于德國與中國之間的供應鏈和物流的恢復,德國對外貿易的增長前景樂觀。
03
不斷創(chuàng)新的產業(yè)用紡織品
目前,德國紡織行業(yè)圍繞歐盟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結合本國國情和發(fā)展階段,選擇重點產業(yè)領域,制定了既有遠見性又符合產業(yè)發(fā)展實際的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規(guī)劃,有效推動了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升級。 現代商業(yè)競爭已更多地體現為產業(yè)鏈之間的競爭,因此對于傳統紡織業(yè)來說,應以更加積極全面的角度來審視價值鏈的升級。
Other than the garment industry, Germany's largest textile is in technical textiles. This includes products like filters, composite products, and outerwear that does everything from repel germs to water. A technical textile is essentially a product made with the some of the same processes used to make regular textiles, but kicked up a notch by being used for technical purpose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purposes like clothing. This is the evolution of textiles.
同時,德國紡織業(yè)將未來新型紡織品及材料的研究重點明確定位在產業(yè)用紡織品領域,積極推動電子紡織材料、醫(yī)療設備用紡織材料、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創(chuàng)新型復合材料、節(jié)能用紡織材料、“城市農場”用紡織材料等領域的產學研合作。由于紡織產品的應用早已滲透到汽車、玩具、建筑、軍工等眾多領域,紡織材料的創(chuàng)新對于其它行業(yè)的發(fā)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德國在產業(yè)升級中非常注重使用“跨界”思維來解決傳統行業(yè)的新問題。
憑借德國式的創(chuàng)新,使用新型纖維材料和特殊工藝加工的德國產業(yè)用紡織品,早已超越了傳統,成為越來越多應用領域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這些產品從抗菌到防水可謂無所不包。技術用紡織品本質上是一種產品,其制造工藝與普通紡織品相同,但用于技術目的,而不是服裝等傳統用途,這是紡織品的進化。